想要向上生长
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20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是什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如下: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这些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这条道路和理论体系。

2、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面对统治危机,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洋务派进行了一系列“自救”活动。

3、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

4、“学以致用”思想与早期改革思想。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魏源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向洋学习,控制外国人”的思想。

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有哪些?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

1、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3、洋务派部分成员: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恭亲王奕欣是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

4、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5、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6、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有哪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有:矛盾的主要变化、两个了解、四个选择。

1、矛盾的主要变化:1919~1949阶级矛盾:农民与地主 民族矛盾: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1949年后:阶级矛盾: 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1949~1956)、1956(社会主义):生产力落后,人民需求无法满足。2018: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2、两个了解:了解国史和了解国情。

3、四个选择: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领导者的问题。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指导思想的问题。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解决了中国社会制度的问题。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是在前“三个选择”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要求作出的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和前途的又一次历史性选择。

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教训是:

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封建社会末期的清王朝,从皇室到朝臣,大多昏庸愚昧,既不了解世界大势,顽固拒绝变革。经济技术的落后:社会制度的腐败导致经济技术的落后。

教训: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落后必然挨打,妥协必败,这是万古不覆的真理。单纯学习西方的技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华民族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变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

只有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才能进行现代化建设,才能使国家真的强大起来。中国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只有经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才是中国真正的出路。

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是什么?

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是什么?
重点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重点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重点3: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诞生
重点4: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重点5: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报考自学考试考生怎样复习考试科目?
1、规划学习目标
自考备考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很多人耐不住学习的枯燥,没有计划,结果就没考过或者中途放弃。考生应该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计划,然后按计划走,可以设置适当的阶段性奖励,自然更加容易完成学习计划。
2、结合大纲抓住重点复习
通常报考自学考试的人都是在职工作人员,平常上班加班应酬等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学习的时间本来就不多,所以不可能把教材全部都仔细看一遍。考生可以参考考试大纲,抓住重点知识加强学习,因为自考的答案大部分都来自考试大纲,可谓“官方攻略”。
3、多刷历年真题
只看不练效果不大,一边复习一边刷题可以帮助考生巩固记忆考点,熟悉考试题型。有的考生不喜欢题海战术,但是自考的题目、考点很多都会重复考,刷题可以说对于时间不多的考生来说不失为一种查漏补缺的好方法。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大一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重点有哪些?

如下: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两大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

2、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3、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工人阶级(先),资产阶级(后)。

4、两对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但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资料重点

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3、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魏源。

4、近代中国之所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的入侵。

5、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的是于南京条约的签订。

6、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最主要的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

7、以下哪个历史人物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

8、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

9、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10、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口号的是孙中山。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内容有哪些?

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
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希望可以帮到你!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资料重点

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3、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魏源。

4、近代中国之所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的入侵。

5、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的是于南京条约的签订。

6、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最主要的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

7、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8、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口号的是孙中山。

9、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10、洋务运动的本质 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1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必赴网 »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2023